前幾天的“父親節”,這個始于二十世紀初的大眾節日,卻并沒有如同“母親節”一樣在我們周邊引發很大的影響。我想在很多人的心目里父親這個角色本身在家庭教育中就是被忽略的,父親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平時忙于工作,晚上應酬加班,無暇顧及孩子;還有一點就是父親參與孩子教育的意識淡薄,認為教育孩子應該是母親的責任。
我經常接觸到帶著問題孩童來心理咨詢的家庭,在家庭互動治療的環節里,媽媽焦慮的表述孩子的問題和家庭的狀況,而這時很多爸爸會選擇沉默,或者遠遠的坐在另一邊,或者游離話題之外,說自己很少在家,不太了解孩子的情況,或者生氣的指責媽媽的教育方式。而孩子的表述里,也否定了爸爸在家庭中的存在感,“爸爸很忙,我很少見到他,他回家就玩游戲,睡覺,他根本沒時間管我們……”。而面對這樣的父母,我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讓他們意識到父母雙方在教養中愛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多大的影響。
喪偶式育兒
最近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個流行語“喪偶式育兒”,指的就是在家庭育兒中父母其中一方的缺失,而實質上缺席的通常是父親,這也是目前親子關系里急需關注到的話題。而毫無疑問的一點,母親在親子關系里承擔的角色是無可替代的,孩子經由媽媽的子宮孕育,血脈相連的愛的連接讓母親很快的進入到成為人母的角色里,磨練成工作、家務、教育孩子于一身的女超人。而父親,經歷為人夫然后人父的角色,很多父親卻沒能調整角色的轉變,逃避父親的角色與責任,成為“巨嬰”爸爸,與孩子一起懶洋洋地等待妻子喂食和伺候。
父愛的缺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家有男孩,我們會看到,男孩需要在成長中找尋力量、獨立、自信和豁達的品質,他需要在男性身上找到認同的榜樣。從小與父親關系親密的男孩,孩子通常思維開闊,性格開朗,充滿了活力,男性的陽剛力量帶給孩子一個世界和未來;同時進入青春期的男孩需要尋找到同性父親身上的相同的人生經驗感受和對方給予的支持和認同感,它們造就男孩面對未來的能力。
而父愛缺失的男孩,活在媽媽的世界里,如果媽媽自身存在情緒障礙和教養方式的問題,過度溺愛、控制男孩,他們容易產生依賴心理、缺乏責任感和安全感,心智不成熟,成年后容易成為我們所說的“媽寶”,而這樣的成長中,父親多數沒有介入到承擔教養孩子的責任里。
而家有女孩的家庭更需要父親參與教育中,父親是女孩接觸到第一個異性,與父親是否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也是女孩長大后是否能有異性很好的相處的根源,缺乏父愛,女孩內在感受到的是:“爸爸不愛我,是因為我不夠好,不夠完美”。這樣的內在信念塑造了孩子的不自信和匱乏感,這樣的女孩容易陷入早戀,而成年后的女孩會容易在交往的伴侶身上尋找爸爸的影子,這都是內在需要完結那份愛的缺失感,從而陷入到情感的糾結痛苦中。
爸爸的存在感
而家庭教育中如何找回父親的存在感,如何讓父親參與到親子關系中呢?
首先家庭中所有的成員必須給到父親一個感受,“我們都很需要你,因為你是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在家庭會議中,家人們邀請他參與進來,父親和母親在家庭中如何分工,母親負責生活家務、學習教育,父親負責經濟收入和玩樂游戲,我們理解父親的工作性質,也許很多的父親的工作或應酬繁忙,他能參與的活動是否是他能接受的,比如每周幾次陪伴孩子玩樂和聊天的時間,體育運動、爬山或旅行,最有效的情感連接是最全然的陪伴,讓孩子感受到父親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他不管在哪里,總是牽掛著我們,那就是最好的愛。
我也談談我家的羊爸爸,羊爸爸很忙,每月總有很多天在全國各地講學授課,每天兒子們放學回家的時候經常問我爸爸什么時候回家,當我說爸爸晚上回來的時候,兒子大寶總是很興奮的對弟弟說“太好了,晚上又可以和爸爸玩很開心的事情了!”小寶也會開心的說:“是啊,爸爸很搞笑呢,我還要玩抓人游戲!”兒子們總是帶著期待等待著爸爸的回家,然后繼續他們很幼稚的游戲時間。
而當每次兒子們犯錯的時候,羊爸爸也會拿出爸爸的權威感來震懾兒子們,一次大寶犯錯,爸爸嚴肅的把他帶進黑房間,我和小寶在外頭焦慮的揣測著里面該是如何慘烈的情形。一個小時后,兒子笑著和爸爸走出房間,我和小寶好奇的問怎么回事,爸爸神秘地說:“半個小時靜坐反思,半個小時交流感受,這就是羊爸爸的懲罰方式,呵呵!”原來羊爸爸找到最適合他的教育方式,帶著愛的懲罰,比指責打罵更能感動人心。
我們都說父親的愛是“父愛如山”,但山不一定是寡言少語,沉重拘謹,而也需要溫暖如水、智慧幽默,如沐春風般撫慰人心,讓孩子和父親之間找到一種相處的頻率,營造愛的能量場域,最好的愛,只是因為我們在愛的空間里。
黃秋揚
中國正念教育聯盟發起人
樸素心理學研究者
中國樸素主義哲學研究院副院長
《父母心學》課程創始導師
《天賦心學》課程總教練
一位靈性厚重的身心成長導師,心理學實踐者,十五年的心理學生涯讓其獲得大量臨床個案與實證,閱讀無數生命的真相之道,升華了生命內在的品質。這種內在的智慧如水一般的流動,讓身心療愈在無形的能量互動之間。
多年來一直傳播真愛之路,以西方心理學理論技術為背景,融合中國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智慧為一體,并發展與實踐民俗心理學,推動愛的事業和諧走向全心時代。
黃秋楊專家咨詢預約專線:83157120(青少年心理 家庭教育 親子關系 婚姻情感)
微信預約:18658713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