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編輯本段基本概述
社交恐懼癥又叫社交焦慮障礙。常發病于青少年或成人早期,男女幾率均等。患者主要表現為對社交場合和人際接觸的過分擔心,緊張和害怕。患者常在公眾場合進食或說話,聚會,開會怕自己做出一些難堪的行為而使自己感到尷尬,窘迫等;在公眾場合與人接觸怕自己臉紅(赤臉恐怖)、怕于他人目光對視,或怕別人審視自己而發現自己的不安窘相和內心秘密等。為此,患者表現出明顯的害怕、緊張,進一步影響其社會表現,形成惡性循環。恐懼癥是以恐懼癥狀為主要臨床相的神經癥。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處境是外在的,盡管當時并無危險。恐懼癥發作時往往伴有顯著的植物神經癥狀。當事人極力回避所害怕的處境,恐懼反應與引起恐懼的對象極不相稱,他本來也知道害怕是過分、不應該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懼癥發作……
折疊編輯本段疾病分類
?(1)一般社交恐懼癥:
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癥,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會害怕自己成了別人注意的中心。你會發現周圍每個人都在看著你,觀察你的每個小動作。你害怕被介紹給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場所進餐、喝飲料。你會盡可能回避去商場和進餐館。你從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進行爭論,捍衛你的權利。
2)特殊社交恐懼癥:
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癥,你會對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場合特別恐懼。比如,你害怕當眾發言,當眾表演。盡管如此,你在別的社交場合,卻并不感到恐怖。推銷員、演員、教師、音樂演奏家,等等,經常都會有特殊社交恐怖癥。他們在與別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沒有什么異常,可是當他們需要上臺表演,或者當眾演講時,他們會感到極度的恐懼,常常變得結結巴巴,甚至楞在當場。
社交恐怖癥患者總是擔心會在別人面前出丑,在參加任何社會聚會之前,他們都會感到極度的焦慮。他們會想象自己如何在別人面前出丑。當他們真的和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說不出一句話。當聚會結束以后,他們會一遍一遍地在腦子里重溫剛才的鏡頭,回顧自己是如何處理每一個細節的,自己應該怎么做才正確。
這兩類社交恐怖癥都有類似的軀體癥狀:口干、出汗、心跳劇烈、想上廁所。周圍的人可能會看到的癥狀有:紅臉、口吃結巴、輕微戰抖。有時候,患者發現自己呼吸急促,手腳冰涼。最糟糕的結果是,患者會進入驚恐狀態。
社交恐怖癥是非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種心理障礙。許多一般人能夠輕而易舉辦到的事,社交恐怖癥患者卻望而生畏。患者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乏味的人,并認為別人也會那樣想。于是患者就會變得過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攪別人。而這樣做,會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慮和抑郁,從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癥狀進一步惡化。許多患者改變他們的生活,來適應自己的癥狀。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錯過許多有意義的活動。他們不能去逛商場買東西,不能建立正常的兩性關系,不能帶孩子去公園玩,甚至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們不得不放棄很好的工作機會。
折疊編輯本段其他分類
社交恐懼癥又可細分為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折疊赤面恐懼
一般人在眾人面前時,經常會由于害羞或不好意思而臉紅,但赤面恐懼患者卻對此過度焦慮,感到在人前臉紅是十分羞恥的事,最后由于癥狀固著下來,則非常畏懼到眾人面前。患者一直努力掩飾自己的赤面,盡量不被人覺察,并因此十分苦惱。患者懼怕到眾人面前,在乘公共車時,總感到自己處在眾人注視之下,終于連公共車也不敢乘。如有位赤面恐懼的學生患者,對上學乘公共車感到痛苦,便總是在別人上車完畢,公共車快開時才匆匆上車,以此方法避開人們的注目。因為坐下會與別人正面相對,便干脆站在車門口來隱藏自己的赤面。又如一位學生患者,因赤面恐懼而不能乘公共汽車,只好坐出租車或干脆步行。在必須乘公共車時,就事先喝上一杯酒,使別人認為他臉紅是喝酒所致,以此自我安慰,或拼命奔跑急匆匆上車,解開衣服的紐扣,用什么東西煽著風,讓別人相信他臉紅是由于奔跑所致,以掩飾赤面。另一患赤面恐懼的醫生,為了掩飾赤面,便佩帶紅色領帶,還有人為了縮小赤面的面積,而留起了胡須。有一位著名的雕刻家,在與人談話時感到赤面,便借故小便暫時離開座位。這一類患者甚至連向別人問路也感到不便,寧肯自己一個人躲在在無人處拼命查看地圖,就是多花費時間也甘愿如此。上述癥狀在正常人看來似乎很可笑,但對患者來說卻象落入地獄般痛苦不堪。他們覺得不治好赤面恐懼癥狀,一切為人處世等都無從談起。
折疊視線恐懼
患者主訴與別人見面時不能正視對方,自己的視線與對方的視線相遇就感到非常難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哪兒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視線的事情,并急于強迫自己穩定下來,但往往事與愿違,終于不能集中注意力與對方交談,談話前言不搭后語,而且往往失去常態。有的視線恐懼患者與許多人同在一個房間時,主訴不能注意自己對面的人,而強迫得注意旁邊其他人的視線,或認為自己的視線朝向旁邊的人而使其感到不快。結果患者的精力無法集中于對面的人。有的學生患者在上課時,總是不能自已的去注意自己旁邊的同學,或總感到旁邊的同學在注意自己,結果影響了上課,并給自己帶來無比的痛苦。
折疊表情恐懼
患者總擔心自己的面部表情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或被人看不起,對此慌恐不安。表情恐懼多與眼神有關。患者認為自己眼神令其他人生畏,或認為自己的眼神毫無光彩等。有一位表情恐懼患者,他固執的認為自己的眼睛過大,黑眼球突出,這樣子被人瞧不起,又認為自己的表情經常是一副生氣的樣子,肯定會給別人帶來不快,他冥思苦想,竟然使用橡皮膏貼住自己的眼角,認為這樣就會使眼睛變小,但眼睛承受極大的拉力,非常痛苦,也很難持久。最后,患者下決心動手術,當然沒有一個眼科醫生會給他做這樣的手術。還有一位患者,他認為自己總是眼淚汪汪,樣子肯定很丑,竟找醫生商量是否能切除淚腺。另有一位公務員,他認為自己說話時嘴唇歪斜,給人帶來不快,竟因此而考慮辭職。有的患者認為自己笑時是一副哭喪相,有的患者則認為自己眉毛、鼻子長的象病態的樣子等。有個女同學在和別人開玩笑時,聽別人說自己的臉長的像一副假面具,從此他對自己面孔被加注意,不知如何是好,最后甚至不愿見人了。
折疊異性恐懼
主要癥狀與前幾種情況大致相同,只是患者在與異性或者自己領導上級接觸時,癥狀尤其嚴重,感到極大的壓迫感,不知所措,甚至連話也說不出來。與自己熟識的同性及一般同事交往則不存在多大問題。
折疊口吃恐懼
口吃恐懼可歸類于社交恐懼的一種。患者本人獨自朗讀時,沒有什么異常,但到別人面前時,談話就難以進行,或開始發音障礙或才說到一半兒,就說不下去了,患者對此憂心忡忡,因不能順利地與人交談而感到自己是個殘缺的人,終于因此而非常苦惱。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病因
社交恐懼癥的成因:
①生理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開了有關社交恐懼癥的研討會,主講人美國著名精神病學教授戴維西漢先生說,社交恐懼癥的發病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這種物質負責向大腦神經細胞傳遞信息。這種物質過多或過少都可引起人們的恐懼情緒;
②心理原因。社交恐懼癥患者一般自尊心較強,害怕被別人拒絕,或者對自己的外貌沒有信心;
③家庭原因。從小性格受到壓抑,或者是父母沒有教會他們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遷過于頻繁;
④社會原因。本身所處的社會環境較為惡劣,與人交往時受到的挫折居多。
⑤思維方式。性格其實就是人自身思維方式的一種外在體現,不正確的思維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懼癥。比如過分的完美主義者受到打擊后帶來的過分自身反省,每個社交恐懼癥患者都應該對“自己”(本我、自我、超我...)有充分的了解。
6性格原因。性格本身就害怕做事情出現問題,害怕和人交往,擔心和人交往別人會看出自己的某些缺點,從而導致回避社會。不愿意和人交往。
折疊編輯本段成因類型
折疊受挫型
這類社交恐懼癥患者的成因是由于在以往的交往過程中碰到過挫折、麻煩、失敗,或者受到過嘲笑、諷刺、拒絕等,從而在他們的心理上留下陰影,使其對人群感到恐懼,以致害怕與人交往,和人說話時就會出現緊張、焦慮、不安等情況 。
折疊防備型
這類社交恐懼癥患者的成因是不相信別人,常常容易誤解別人或者對別人懷有強烈的防備心理,這樣就造成人際交往的障礙,久而久之,對社交產生了恐懼心理。
折疊缺乏自信型
這類社交恐懼癥患者的成因是缺乏自信。很多人常常擔心別人看不起自己,擔心自己不能大方自然地和人交往,所以就害怕別人。
這類社交恐懼癥患者,要想克服恐懼,就要正確地評價自己,發掘自己身上的優勢,要記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你總有你的優勢,任何人也都有自己的不足,自己并不比別人差多少,在人際交往中要揚長避短。想要自己處處優秀,高人一籌,這是期望太高的表現,這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反而無法正常地和人交往。
折疊編輯本段心理治療
折疊暴露療法
讓病人暴露于能引起焦慮煩惱的各種不同的現實刺激性情境中,在暴露期間有目的有步驟地使病人產生最嚴重的焦慮反應,鼓勵患者堅持到焦慮緩和為止,使之逐漸耐受并能適應的一類治療方法。又叫快速暴露法,或稱滿灌療法。快速、持續滿灌法有時又稱為集中練習,即反復暴露練習而沒有太多的間歇時間休息,以取得更好的適應效果。許多研究結果已經表明暴露治療能有效地緩解各種恐怖癥。隨訪研究療效比較持久,可以維持數年。
折疊催眠療法
精神分析師通過言語暗示或催眠術使病人處于類似睡眠的狀態,使求治者的意識范圍變得極度狹窄,借助暗示性語言,挖掘病人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發病的根源,以消除病理心理和軀體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患者所具有的可暗示性,以及患者的合作態度及接受治療的積極性是催眠治療成功的必要條件。通過催眠方法,將人誘導進入一種特殊的意識狀態,將醫生的言語或動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維和情感,從而產生治療效果。
折疊森田療法
森田認為,由于患者對事、對人、對己過分敏感而產生的某些神經癥狀。患者大多數有一種疑病心理,追求完善,追求舒適,常對自己的健康狀態過分擔心。常把自己正常變化如心跳快些等誤認為病態,并集中精神注意這些表現,從而出現焦慮和緊張,使不適的感覺進一步增強,導致各種主觀癥狀越來越明顯。這種惡性循環就是森田所說的“精神交互作用”。森田療法對社交恐懼癥的指導意義在于,告訴我們要接受社交中的“膽怯、緊張、心理不安”,這一既定事實,不再把其當作身心異物加以排斥,不再關注體察心理癥狀,而是要帶著緊張、膽怯象正常人一樣交往,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使癥狀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折疊編輯本段神經生理
心理疾病雖然屬于心理范疇,但所有的心理活動,都是建立在大腦的生理活動之上,因此心理疾病有明顯的神經生理基礎。
目前常規理論認為神經癥的病因是由于大腦內神經遞質的失調(5—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也有人說神經遞質失調僅是神經癥帶來的結果,而不是導致神經癥的原因。因為神經遞質就如汗液,緊張焦慮會導致出汗,同理也會導致神經遞質失調,出汗和神經遞質失調都是緊張焦慮的后果,而不是導致緊張焦慮的原因。
2007年,在國際權威科學雜志《自然》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教授馮國平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小組在做動物實驗時發現,敲除了Sapap3基因,從而阻斷大腦“皮質-紋狀體-丘腦-皮質”神經傳導回路的小鼠,居然出現了類似人類強迫癥的行為——小鼠處于焦慮恐懼狀態,反復抓自己的臉(小鼠通過抓摸來“洗臉”),直到毛皮破損,甚至流血,還無法停止,同時還會焦躁不安,當神經傳導回路重新連通,小鼠馬上就停止了抓臉,焦慮癥狀也減輕了,這揭示了神經回路傳導不暢是焦慮癥、恐懼癥的神經生理病因,而在清華大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心靈殺毒2.0——弗洛伊德的拼圖》一書中,通過治好重度抑郁癥、焦慮癥,徹底擺脫藥物依賴的研究,證實了“心靈呼吸”現象的存在,擴展了神經回路學說的應用,為解決神經癥徹底治愈的世紀性難題提供最新的方法。
折疊編輯本段中醫分型
中醫把恐懼癥謂之:“恐證”。中醫認為恐懼癥多因七情所傷,損及肝腎心膽所致。恐懼癥以虛證居多,乃精血不足之癥,非陽氣有余之候。主要病變部位在肝、腎、心、膽。
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脾腎陽虛型:癥見精神萎靡,情結低沉,嗜臥少動,心煩驚恐,心悸失眠,面色晃白,陽痿遺精,婦女滯下清稀,舌質胖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治宜:溫腎暖脾。穴用:腎俞、命門、關元、脾俞、太溪、三陰交。藥用:炮附子、熟地、山萸肉、山藥、茯苓、牡丹皮、澤瀉、人參、炮姜、炙甘草等。
2.腎精不足型恐懼癥:癥見腰膝酸軟,精神不振,心慌善恐,遺精益汗,失眠虛煩,面部烘熱,舌紅少苔,脈細駒。治宜:補腎益精,滋陰降火。穴用:太溪、三陰交、腎俞。藥用:熟地、山藥、山萸肉、澤演、茯神、牡丹皮、遠志、枸杞子、知母、黃柏等。
3.心脾兩虛型:癥見失眠健忘,心悸易驚,善悲易哭,興趣缺乏,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黃,食少腹脹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健脾養心,益氣補血。穴用:心俞、脾俞、三陰交、神門、氣海。藥用、人參、白術、黃芪、甘草、遠志、酸棗仁、茯神、龍眼肉、木香等。
折疊編輯本段發病率
專家估計,在中國,由于人們對該癥普遍認識不足,大量的病患被輕描淡寫地認為是“膽小、內向”而未受重視,導致社交恐懼癥的病患數量統計趨于保守。
臨床上可以見到一些極端的病例。有的病人病前人格相對健全,恐懼是在強烈的創傷性處境下發生的。這種病例用系統脫敏治療效果好。另一個極端是病人有人格障礙,從小害羞、怕見人,又特別愛面子,爭強好勝,并且從小一直缺乏社交訓練,也沒有任何興趣愛好,充其量只是會啃書本子,考試總是名列前茅。這種人一到青春期,社交恐懼便明顯起來,往往并沒有什么確定的誘因。
折疊編輯本段癥狀表現
一般人對參加聚會或其他會暴露在公共場合的事情都會感到輕微緊張,但這并不會影響到他們出席。真正的社交恐懼癥會導致無法承受的恐懼,嚴重的案例里,病患甚至會長時間的把自己關在家里孤立自己。社交恐懼癥患者主要臨床表現:
恐懼被別人注視;恐懼自己會做出丟臉的言談舉止或表情尷尬;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張口結舌;怕吃飯時由于有人注視而丑態百出;恐懼得手發抖以致無法寫字;害怕在公共場所嘔吐等;回避見人、所有公眾場合;焦慮,面紅、心慌、震顫、出汗、惡心、尿急等;在公共廁所里怕因恐懼而解不出小便。
社交恐懼癥患者總是處于焦慮狀態。他們害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別人觀察。與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場所出現,對他們來說都是一件極其恐懼的任務。
社交恐懼癥不應該與恐慌癥混淆,恐慌癥患者相信他們的恐慌是由某些嚴重的物理原因造成,在發作當時或之后往往去醫院或叫救護車。社交恐懼癥患者也許會經歷恐慌發作,但是他們會察覺到自己經歷的是由非理性的恐懼造成的極大焦慮。很少社交恐懼癥患者愿意在那時去醫院,因為他們害怕權威人士的拒絕或評斷。與權威人士打交道對大部份社交恐懼癥患者來說特別困難,像是打電話詢問、參加約會、派對、或工作面試等等。
社交恐懼癥是神經癥的一種。在美國最多的心理障礙疾病中,患社交恐怖癥的人數僅次于抑郁癥、酗酒而名列第三,我國目前患病人數也在激增。
折疊診斷標準
A、在不熟悉的人們面前或被他人注意或觀察時(可能如此),害怕自己可能會作出一些使人難堪的行為或表現出焦慮癥狀。
B、處于所害怕的社交場合,幾乎不可避免地產生焦慮,并可能出現僅限于此情境的驚恐發作。
C、患者認知到這種害怕是不合理的或過度的。
D、患者一般都設法避免這種情景,否則便以極度的焦慮或痛苦忍受著。
E、這種對恐懼情景的避免、焦慮的期待、或害怕反應,顯著地干擾個人的生活、工作或社交,或者對于患有恐懼癥感到的精神痛苦。
F、如患者年齡小于18歲,應至少6個月病程。
G、這種害怕或回避不是由于某種物質或一般性軀體狀況所致的直接生理性反應,并排除其他精神障礙而引起的焦慮或恐懼性回避。
H、如存在某種一般軀體情況或其他精神障礙,那么A的害怕也與之無關,例如不是害怕自己的口吃、巴金森氏病的震顫、或神經性厭食或貪食癥的異常進食行為。
折疊編輯本段相關危害
社交恐懼癥是最近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一種恐懼癥表現,它是害羞的極端表現。它的出現嚴重的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對患者的危害性比較大,我們要引起重視,在生活中做好社交恐懼癥的預防工作,避免它給我們的社交生活造成影響。
社交恐懼癥是非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種心理障礙。許多一般人能夠輕而易舉辦到的事,社交恐懼癥患者卻望而生畏。患者可能會認為自己是個乏味的人,并認為別人也會那樣想。于是患者就會變得過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攪別人。而這樣做,會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慮和抑郁,從而使得社交恐懼的癥狀進一步惡化。
許多社交恐懼癥患者改變他們的生活,來適應自己的癥狀。他們(和他們的家人)不得不錯過許多有意義的活動。他們不能去逛商場買東西,不能建立正常的兩性關系,不能帶孩子去公園玩,甚至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們不得不放棄很好的工作機會。
折疊編輯本段治療措施
對社交恐懼癥的治療:一般的程序是通過逐步遞增社交的情境而增加對恐懼的耐受性,從而達到消除社交恐懼反應的效果。
心理治療室
首先要不斷地告訴自己,這種恐懼是可以消除的。并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了解與人交往的方法。其次要查找出自己產生社交恐懼的事物種類,并試圖挖掘心靈深處的根源。然后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癥的場景,不斷練習重復發生癥狀的情節,并不斷地鼓勵自己勇敢面對這種場景,以便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最后采用強迫療法,小步漸進。先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適應后減少人數,在商場里購物;接著再減少人數,參加一些大規模的聚會;然后參加小聚會,并試圖發表你的觀點;最后和自己很懼怕的人交往,并時刻給自己以獎勵。利用這種方法,經常不斷地練習,就會使病癥有很大的改觀。
折疊催眠療法
精神分析師將你催眠,挖掘你心靈或記憶深處的東西,看你是否經歷過某種窘迫的事件,試圖尋找到你發病的根源。這種療法時間長,花費也比較大。
折疊強迫療法
醫生讓你站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或者讓你站在自己很懼怕的異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對你進行強迫治療。
折疊情景治療
讓你在一個假想的空間里,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癥的場景,不斷練習重復發生癥狀的情節,精神分析師會不斷地鼓勵你面對這種場面,讓你從假想中適應這種產生焦慮緊張的環境。
折疊認知療法
這是一種不斷灌輸觀念的治療方法。醫生不斷地告訴你,這種恐懼是非正常的,讓你正確認識人與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
折疊藥物療法
這是目前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針對你的發病是因為你體內某種化學物質的失調所致,所以運用某類藥物調節平衡。
折疊物理治療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是一種與傳統藥物治療、催眠療法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它是通過低強度微量電流刺激大腦,改變患者大腦異常的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一系列與社交恐懼、焦慮等疾病存在密切聯系的神經遞質和激素,以此實現對這些疾病的治療。
折疊其他療法
1.做一些克服羞怯的運動。例如:將兩腳平穩地站立,然后輕輕地把腳跟提起,堅持幾秒鐘后放下,每次反復做30下,每天這樣做二、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覺。2.害羞使人呼吸急促,因此,要強迫自己做數次深長而有節奏的呼吸,這可以使緊張心情得以緩解,為建立自信心打下基礎。.與別人在一起時,不論是正式與非正式的聚會,開始時不妨手里握住一樣東西,比如一本書,一塊手帕或其他小東西。握著這些東西,對于害羞的人來說,會感到舒服而且有一種安全感。4.學會毫無畏懼地看著別人,并且是專心的。當然,對于一位害羞的人,開始這樣做比較困難,但你非學不可。5.有時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過分緊張,而是由于你的知識領域過于狹窄,或對當前發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緣故。假若你能經常讀些課外收籍、報刊雜志、開拓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歷,你就會發現,在社交場合你可以毫無困難地表達你的意見。這將會有力地幫助你樹立自信,克服羞怯。
折疊中醫治療
社交恐懼癥又叫社交焦慮失協癥是一種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的精神疾病。社交恐懼癥不只停留于內心活動,還表現為對即將面臨的場所及人物的恐懼害怕,伴有煩躁、壓抑、愁苦,還常外顯為行為。如果一個人久陷自卑自責的情緒而不能自拔,內心便常常會被不安、恐懼、煩惱等情緒所累,行為上就會出現退避、消沉、冷漠等情況,回避與人的交往,害怕人多的場合,久而久之,便會導致精神萎靡,形成社交焦慮失協癥。患者應該培養起較好的生活習慣,如晚飯后多散步,平常多運動等等,這些對于癥狀的恢復均有很好的幫助。社交焦慮失協癥臨床癥狀的表現往往錯綜復雜,千變萬化,不易捉摸,治療時應發揮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長,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主要癥狀,或主要癥候群,進行對癥治療。總之,中醫對恐懼癥講究的是辨證施治,患者可根據可以的恐懼類型和癥狀表現才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案,堅持服用靜神定恐劑,定能早日擺脫恐懼癥的“魔咒”。
折疊自療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我”,“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系。
3.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他過去,沒有什么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對待別人,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5.找個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泄一下。
6.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讓不斷過往的人流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折疊食療法
輔以食療:蓮子芡實粥
原料:蓮子、芡實、大米。
做法:把蓮子、芡實、大米過水洗凈。把原料同時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水,一起溫火熬制。待開鍋后變小火,再熬一會兒。煮粥時水要多放一些,不要使粥過于稠。
功效:鎮靜神經,養心安神,有益于加快恢復體力,克服社交恐懼癥。
蓮子百合粥
做法:將蓮子洗凈,泡發,干百合、粳米分別洗干凈,與蓮子、紅棗一同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用小火熬煮,快熟時加入冰糖,稍煮即成。
蓮子銀耳粥
原料:蓮子、銀耳、冰糖、香米、紅棗數枚。
做法:把香米煮成粥。可放冰糖用水煮化(糖尿病(糖尿病食品)患者也可不放)。銀耳用溫水泡發。蓮子煮熟去心。然后把銀耳、蓮子、紅棗和化開的冰糖一起放入粥鍋里,用溫火略煮即成。
功效:營養豐富、進補保健(保健食品),可作為陰虛體質社交恐懼癥者的進補食品。
折疊編輯本段預防方式
社交恐怖癥的自我防治
社交恐怖癥主要是由一種“怕”心理引起,如怕見陌生人、怕難為情、怕表現自我等。本癥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長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逐步培養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有意識地多接觸周圍的人和事。盡管起初會不太習慣,有時會出現失態的情景,會怕覺得難為情,可應該明白,任何人不是天生就具有那種良好的社交心理和手段的,人需要在后天的社交活動中培養,才能變得自如起來。
防治社交恐怖癥,要從心理上去掉在社交中的自卑感。若帶著消極的心理,常常會使自己不愿多說話、不愿多活動。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社交上不如別人,并不是什么都不如別人,要多想一想自己的長處。不習慣社交的人,尤其要去掉自卑感,樹立一種自強、自信、自立的自我精神,只有這樣,在心理上才能戰勝消極,在待人接物中,變得主動、顯得落落大方。
防治社交恐怖癥,還要在心理上去掉“怕”字,正常的社交活動,并不帶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只不過是社會間人與人的交往與應酬。因此過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談舉止是多余的,隨和、大方、自然、平時怎么說、怎么做,社交中也如此,時間長了,社交就習慣了。
防治社交恐怖癥還要注意社交的形式,如社交前可帶著明確的社交內容參加社交。心理上有了具體社交內容,就可以把注意力從自身轉移到事物上,不至于過分緊張。初次社交可以在社交活動比較老練的人陪伴下,由陪伴者唱“主角”,自己唱“配角”,這樣既可以學到別人的社交方式,又可以借以訓練自己的社交能力,防止社交中出現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