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心理醫生談青少年不回歸學校學習的背后真相
進入后疫情時代,突然出現了一些社會化的問題引起了我們關注,也就是疫情之后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極具增高,比如不愛學習,不去學校,對抗老師,甚至一些孩子出現了軀體化癥狀。也就是一旦說起去學校,或是在學校就出現身體不舒服。
這類問題導致的原因是什么呢?為何孩子們嚴重抗拒學校,一個初中生,高中生居然不去學校了,一些平時讀書還是非常優秀的孩子為何就一下子不去學校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家長和教師都無奈!
溫州市心理咨詢行業協會副會長、樂清市心理咨詢師協會會長黃秋揚曾在一個網絡直播課堂上講到這類情況。一旦孩子經歷如下幾個情況,就會出現“厭惡學校、恐懼學校”的情況!
第一,家庭關系不和諧序位不對,比如家庭關系中母親比較過度介入的關系模式,父親比較少有存在感的家庭關系。那么孩子一旦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比較容易發生抗拒學校,不想學習的嚴重情緒。
第二,學校教師的過度焦點化,如果一個學生經常被教師關注批評,被打入“壞”孩子的認知時候,特別容易讓孩子失去成長階段的尊嚴,哪怕讀書不好的孩子,依然有自己的尊嚴!這種情況發生在兩大類孩子中比較常見,一類人本來讀書不好,經常被老師捉住批評的。一類是因為父母焦慮,和教師建立特殊關照的孩子,結果教師因為受人恩惠,必須特殊照顧,那么無意識給孩子建立了心理壓力。特別是被校方勸退的,或是自己家長要求休學過的孩子,不回歸學校的情況特別多,請大家謹慎休學!
第三,手機使用頻率近期嚴重自由化的孩子,特別疫情期間的青少年,因為網課帶給孩子不少使用手機。對于孩子來說習慣游戲是本能反應,所以對著手機有了依賴心理,那么網癮,手機成癮也就給孩子“制造”很多心靈,身體問題的借口就多起來了。如果你家孩子有著過度愛好手機,游戲,每天超過五六小時請注意了!
第四,原生家庭教養模式的問題,這可能也是核心問題。很多父母,爺爺奶奶幾個人圍著孩子,沖突事件和壓力事件導致孩子不愿意回歸正常學習。過度溺愛導致的人格“無力感”也是青少年情緒障礙,學習障礙的內因。
第五,孩子的青春期性發育問題,這個情況是很多家長和老師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在今天時代里,青少年成長過快,認知過度發展,懂事程度過多。其實并非好事,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缺乏引發孩子的性心理生理的表達,學校又不能給梳理,遇到那些內斂性格的孩子,極其容易產生對性的需求與認知扭曲沖突,自責,愧疚,恐懼等情感情緒問題,最終無意識逃避現實,不愿意回歸學校。
第六,青少年過早懂事的容易中招,一旦孩子過早懂事太多,容易把學校,教師,社會看清楚。很多不愿意回歸學校學習的孩子,普遍性“痛恨學校和教師”,她們要么看不起教師的補課賺錢行為,要么對抗學校制度問題。最終以身試法,在群體有些表現自我的需求,不去學校不學習了,在他們內心好像在同學群中表現了自己才敢于直面“補課”一族。當然,也有一些不去學校的孩子對抗老師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老師的人格魅力不能被他接納等。
如果你遇到了孩子不愿學習,請不要緊張,因為我們需要一個時間過程給孩子疏導情緒的空間時間。黃秋揚會長曾經在《父母心學》家長團體課程中提出,如果孩子真的出問題中招了,父母才是唯一能夠幫助孩子的人,不是學校教師,也不是咨詢師。此刻家長的意識高度決定了自己孩子最終的結果,家長的情緒管理智慧決定了孩子最終是否回歸學校的結果。
文/子夫先生
編輯/徐玉亭
審稿/海靈子
圖片/父母心學課程現場
支付到海之蓮的單位銀行賬戶:
戶名:溫州市海之蓮心理健康咨詢有限公司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溫州教育新村分理處
賬號:120300 680900 0027853
個人銀行快速轉賬:
開戶行:農業銀行樂清分行
賬號:62284 8033 02585 19512 收款人黃秋楊
支付寶轉賬快捷支付:
賬號:13868730825(黃秋楊)
我們對心理咨詢師的基本要求如下:
√真心熱愛心理咨詢行業與這份神圣的事業
√取得國家二級心理證書
√自我激勵和自我完善
√特別歡迎本科或研究生是心理學專業的
如您認同我們的理念,請將您的詳細簡歷發送至: 761061986@QQ.COM, 你也可以直接撥打我們的網站電話進行咨詢。